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疫情时代老年智能赋能的实践与思考——以吴江太湖新城为例

疫情时代老年智能赋能的实践与思考——以吴江太湖新城为例

作 者:钱芳英 (苏州市吴江区太湖新城成人教育中心校,江苏 苏州 251000)
摘   要:在当下疫情时代,一部分老年人不能出示苏康码和行程卡,外出交通、购物和医疗时不会使用智能技术,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老年人智能技术学习和推广势在必行。本文以太湖新城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对新疫情时代下老年人智能赋能的现状做了阐述,并提出了路径思考,目的是切实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治理、服务等能力,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生活。

关键词:智能赋能;智能手机;老年人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60岁以上网民群体数量达到了1.23亿人,但这部分老年人的网络生活,或者说智能赋能方面却令人担忧。笔者所在的太湖新城是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33.3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约8万人。去年以来,笔者通过调查与思考,对疫情时代老年人智能运用、智能赋能等课题进行了研究。

一、疫情时代推进老年智能赋能的现状

(一)区域内实施老年智能赋能的必要性

2021年3月,我们对太湖新城共计500余名6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了智能技术运用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

1.文化程度。老年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2%,其中约有25%是文盲,薄弱的文化基础对老年人开展智能学习存在障碍。

2.经济条件。尽管大部分的老年人有低保、农保等补助金,但普遍收入不高,大部分在2000元以下,存在经济压力。

3.身体状况。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占56%,但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影响不大。

4.生活习惯。老年人普遍有早睡早起习惯,白天特别是下午闲暇时光较多,可以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活动。

5.智能手机使用情况。调查中,约有45%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但年龄越大,使用率越低。

调研结果表明,在区域内开展老年智能赋能项目,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社区教育工作任务。

(二)老年人对智能技术有需求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老年人也渴望智能手机带来的便利。

1.生活需求。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的使用,与身处外地的儿孙视频通话,智能手机网上交水电费,网络购物等。

2.出行需求。疫情时代,各种场所、核酸检测,都需要出示“健康码”“行程码”。还有,老年人的出行不能及时掌握公交车运行等情况。

3.就医需求。老年人经常往返于医院,看病挂号、缴费经常需要排队,他们更希望能够像年轻人一样通过网络挂号预约。

4.娱乐需求。上网查看最新资讯、观看与之兴趣相关的娱乐音视频等等。

(三)区域内具有老年智能赋能的条件

1.场地设施。太湖新城社区教育中心和老年大学现有30人以上计算机教室2个,计算机约80台;各社区和日照中心均有计算机教室,一般有20台左右的计算机,可供教学使用。

2.课程资源。重点针对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日常生活场景创设多媒体智能手机教学课程,印发免费培训手册《智能手机快易通》2000册。

3.师资力量。开展老年智能赋能培训活动的师资除了社区教育中心自有的专职教师,还调用了区域内社区教育师资库,他们中有专业授课老师,有中小学退休教师,有志愿者和积极分子等。

二、区域内老年智能赋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区域内老年智能赋能项目于2021年4月正式启动,通过全面开设老年大学培训班、志愿者深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开展公益培训及试点中小学校开展爱心文明实践活动等形式,全方位助力老年人解决数字化时代遇到的难题。

(一)加强宣传发动,助力老年智能赋能教育广度。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要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微信号、宣传册和实地走访,通过发倡议书、社区宣传栏、网络媒体等渠道,联合民政局、老龄委等多部门,扩大知晓度与影响力,让老年人享受到数字技术发展成果;解决老年人“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不能用”智能手机问题,同时,加强对老年群体防网络诈骗、电子通讯诈骗知识宣传教育。

(二)打造双师课堂,提升老年智能赋能教育深度。

近年来,太湖新城兴办老年大学、开设学习课堂,得到了许多老人的认可和支持。一是编制教材。本土化《智能手机快易通--吴江区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手册》发布,为老年智能赋能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好的体验。二是打造双师课堂。太湖新城老年大学推出了“志愿者温暖回馈,互助学习共享智慧生活”双师课堂,一节手机课有两位教师,一位教学,一位在下面指导操作、解答疑问,能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得到呼应。

(三)健全组织体系。突出老年智能赋能教育温度。

太湖新城除了建立各街道、社区、村老年培训中心外,还动员家庭成员、社区服务人员、志愿服务组织等对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宣传使用培训。东门社区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发动在校学生至少教会家中一位老年人会使用智能手机。西塘社区建立针对老年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主动帮助老年人普及智能手机知识。同时,太湖新城拓展老年教育资源“线上”课程,特别是疫情期间,开发了许多适合居家学习的优质课程。目前智能手机课线上线下齐头并进,让教育的受益面更广。

三、结束语

随着老年智能赋能项目在本区域内的有序开展,受益的老人目前已达到1500多人,这是一种继续教育意识和理念的传递。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更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创新老年教育的模式、拓宽渠道、寻求更丰富的综合资源,从而推动老年教育由“面”到“点”到“家”的延伸,实现资源与需求的最优化对接,使所有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增强生活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张丽雅,宋晓阳.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业中的应用与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5):170-174。

[2]王永梅.网络社会与老龄问题:机遇与挑战[J].学术交流, 2014,(8) : 40。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