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用心呵护 用情铺路——有效日记评价之我见

用心呵护 用情铺路——有效日记评价之我见

作 者:黄红云 (泉州市晋光小学,福建 泉州 362000)

 摘   要:关注“日记后”,情满“日记后”。摒弃传统日记评价“达标”观这一冷冰冰的“紧箍咒”,崇尚温情鼓励实施“表现”观这一发展性评价,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欣赏日记,领略“这边风光独好”。变挑剔为赏识,让激励的话语如春风般滋润孩子的心田,让成功的感觉融入孩子的血液,让温情的阳光照彻孩子的心间,用情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诗意,用爱奏响孩子心中诗的琴弦。那么,让孩子在日记中诗意栖居就能梦想成真。

关键词:日记;鼓励;评价
日记是一种复杂的带有创造性思维的脑力劳动。孩子每写一则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因此,他们的日记一旦完成,作为教师,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好句,也要进行表扬。教师一次亲切的微笑,一句热情的评语,都会使孩子激动不已。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欢乐和学习中取得的成功的欢乐吧,在他们心灵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吧——这是教育首要的金科玉律。”因而笔者认为“日记前”需要用心浇灌,“日记后”更需要用心呵护,用情铺路。
一、笔间留情——“想说爱你没商量”
有人说教师“一身粉笔灰,两袖清清风”——很穷。但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却是个富翁,拥有数不清的分数!那为什么不慷慨地送一些给学生呢?有些孩子最缺少、最需要的仅仅是那小小的几分呀!在日记批改中,笔者总是尽情地送分,俨然是个“大慈善家”。一个好词加五分,一个好句加十分,一个好标题加二十分,一个好段加五十分,一手好字加二十分,甚至是一个好标点也能加分。每每读到精彩之处,点睛之笔,我还会情不自禁地在旁边画一张笑脸或注入一两句赞言。难怪,孩子们总盼望着早点发日记本,也期待着下次作文的到来。连后进生在日记赏析课上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下笔成文。”习作园地遍地开花,这给予笔者莫大的欣慰。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是啊,有了极大的创作热情,叩开文学殿堂的成功之路还会远吗?
二、话中道情——“精彩不容错过”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激励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如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在日记批阅中,笔者仔细寻找每一个孩子的亮点,不吝啬自己的赞美语言,让每位孩子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写作带来的愉悦感。为此,给自己设一本“浪花集”,专门摘记孩子们日记上的闪光点,以备讲评课赏读。
心理学家指出:人有自尊的需要,而实现自己的潜能是人的最高需要。讲评课上,笔者总要挤时间对孩子们一丁点儿的进步“引吭高歌”,小到一个标点的准确,大到整段,甚至整篇的内容。尤其是那些平时不爱练笔的同学,更会从不同角度去看他们的文章,也总能找出属于他们的优点。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孩子们听得异常专注。激动着老师把他的成功之处读出来与大家分享。当学生情感专注地投入之时,教师的每一次点评都会如一把小小的锤子锤击着孩子们的心灵,使其心声涟漪,闪现灵光,获取敏锐。老师真诚的夸赞,同学由衷的喝彩,师生热烈的鼓掌交织在课堂上,甚至盖过了下课铃,孩子们仍意犹未尽。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是的,情绪具有感染性,当孩子们看到笔者为他们的点滴成功而激动时,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练笔中。而孩子们对作文的情有独钟,教师又报以更大的热情。笔者常常在孩子们面前幽默地说:“你们又为教师省力又省钱了,瞧,不用去书店花钱买书,在这里我就能欣赏到优秀文章,真是大饱眼福,谢谢!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孩子们在赞美声中增强了自信,在自信中激发了创作的积极情感。害怕动笔是孩子写作的最大障碍。教师满腔热情地用欣赏的眼光去评,变冷冰冰的技术分析为春风般的鼓励,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驱走“有困难”的孩子对练笔的恐惧,满足孩子的自尊需要,激发起孩子的内驱力,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使日记点评成为孩子爱上习作的催化剂。
三、眼中含情——“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赞美是温暖灵魂的力量。人人都需要赞美。赞美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生长。莎士比亚说:“我们得到的赞美就是我们的薪水。”一个懂得赞美的老师,会使他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他人的优点,同时,也学会了赞美别人。语言的赞美固然令人心动,但眼神、手势、动作等体态语的配合也不可忽视。美国一个心理学家曾总结出如下的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肢体语言恰如其分的运用,更能传递老师对学生的爱。
课堂应像火把,点亮孩子们澄澈的童心,照亮他们未来的征程。在日记讲评课上,笔者还注意用目光与孩子交流,用和谐的情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和他们一道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引领他们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
四、手上传情——“我拼我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的成功感,自豪感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源泉。”老师要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善表现”是孩子的天性。笔者抓住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表现欲望,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位、多渠道为孩子创造机遇,提供表现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在学校里,笔者亲手开辟“日记芳草园”,创办班刊《聆听花语》,创建微信公众号“聆听花语的小时光”,为孩子提供佳作展示天地;在家庭中,笔者鼓励孩子将优秀作品,读给亲朋好友听,自编日记文集,装进成长记录袋,获得成功的赞许;在社会上,鼓励鼓励孩子踊跃投稿,并帮忙打印,发送稿件,积极荐稿,让孩子们的作文在报纸上、杂志上发表,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奖励。
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日记的兴趣和热情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样,孩子在写稿,追求发表的过程中培养兴趣,乐于作文,提高水平。成功是成功之母,孩子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家长和社会的赞扬声中得到了力量,因而激发出一种强大的创作动力,自然就会把日记当成一件乐事,越写越精彩。
日记本是有情物,教师岂能不多情?教海有路情为径,写海无涯乐作舟。功夫不负有心人。用我们赤诚的心去播种,用我们火热的情去耕耘,倾情创造,铺开“才”路,定能收获习作园地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