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中职院校职业教育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中职院校职业教育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作 者:秦龙龙 (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基层军需系,湖北 襄阳 441118)

[摘   要]目前我国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任职教育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开展教学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职业  教育   双师   培养

当我国职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时,我们吸收借鉴国外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任务。今天,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到贴近任职、强化特色、突出能力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以职业教育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中,教师队伍建设已进入到由单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性转变。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目前,教育学界也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讨论的焦点。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特征
1.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目前我国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研究者对“双师型”教师
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最早源于职业教育领域,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的专门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在我国职业教育中普遍有 “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这有悖于职业教育要贴近任职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教学能够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任职教育为目标的执教理念,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基础能力,使之能够到岗即能适应岗位的需求。
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教师个体的角度来看,“双师型”教师实质上就是指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即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不仅要能胜任理论教学,还要能胜任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有较高的能力水平,在本领域有一定的职业能力;二是从教师群体的角度来看,“双师型”主要指的是教师整体队伍的“双师结构”,要求教师队伍中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应保持合理的比例,在整体上形成优势上的互补,整体提高该职业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在中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应使二者很好的统一。
2.双师型教师的特征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任职教育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开展教学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双师型教师有其典型的特征:
(1)知识结构。职业教育因其特殊性,学生基础较差。这就要求,中职职业教育的教师所掌握的知识面应更为广阔,除本专业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以外,还包括相关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以及相关的文理科交叉知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力结构。中职职业教育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其实践操作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是对职业教育的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教师区别于普通高校教师的基本特征。同时要求职教教师也要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与普通高校教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的侧重点不同,高校教师偏重于理论研究、发现规律、提出论点;而职教教师偏重于高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新器材的使用与培养,发挥其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这一优势,将学生尽快培养成能适应现实操作环境的主力军。同时,职教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有较强教育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将自己的知识、技能、技术卓有成效地传授给学生。
  (3)素质结构。作为一名职教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道德素质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组
织纪律性和合作精神,具有敬业精神。职业素质则是指除了任职职业岗位直接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外,还要具备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行业眼光、知觉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有较好的专业智能和创新潜能,适应高技术含量的工作,了解相关专业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使学生除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外,还具有较好的人格品性,具备专业的职业道德。
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
1.“双师型”教师认识的误区
在职业教育,尤其于任职为需求的专业中,很多时候认为双师即“双证”。认为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认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它虽然从形式上表明了“双师型”教师着重实践的特点,但忽视了目前职业资格认证还有待健全,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水平是否成正比的问题,于是以此作为是不是“双师型”教师认证的标准评价,标准有失偏颇。在现实生活中,为拿证而考证甚至以钱买证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个别培训机构,利用对“双师型”教师有要求之机,搞所谓的速成培训,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职业资格考证的严肃性,也影响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导向。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特点
目前,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职业院校的专职教师,另一部分是从相关企业或领域引进的教师,对于这两部分教师而言,由于自身素质先天不足,在执教过程中很容易偏离职业教育的内涵。
对于职业院校的专职教师。当前中职院校的师资一部分来自升格或合并后的职业中专,他们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教学技能熟练,但对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理论了解不多,接受能力较差,知识结构老化、普教化教学色彩较浓、缺乏职业或行业经历、实践能力偏低。另一部分,职教老师来自对口专业高校毕业生,他们掌握前沿的理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但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 是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完成实践课程教学。
而对于从相关企业或领域引进的教师。这些教师来自生产、实践一线,具有一定的生产操作能力、工艺能力、设计能力、生产实践经验和阅历丰富,但存在着专业新知识理论生疏、专业教师基本素质欠缺、教育教学理论缺乏、教学表达方式学生不能适应、无法系统的完成理论课的授课等诸多问题,
这些教师类型的参差不齐,使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强,理论功底薄弱;或者理论功底扎实,但实践操作能力较差的现象。
三、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双师型”教师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产品、新工艺、工种不断涌现的今天,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任职需要,再加上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对水平实践人才需求也随之而增加,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中职院校必须派出部分教师到企业等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去学习和锻炼,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也需要从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上聘请部分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到院校来任教,在实践教学中,适时安排 “走出去”与“请进来”的“不断流动性”的活动,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及直接与人才市场对接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专职教师来说,加强实践技能和应用技能的学习,为他们提供到企事业单位生产一线定岗学习的机会,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业务实践能力。使之培养的学生紧贴社会发展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培养学员的受欢迎程度。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在中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所在。我们只有深刻理解、把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积极主动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使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和水平。职业技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诸多条件,最重要的是具备一支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胡海员 . 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能力及培养策略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12(212)
[2]吴二利,付占国,那琳 .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8
[3]周卫东 .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J]. 教育探索,2013.3
[4]徐学兰 .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探究[J]. 教育探索,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