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刍议“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育人功能

刍议“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育人功能

作 者:秦 健 (桐梓县楚米镇中心学校,贵州 遵义 563204)

 

 
摘   要:“双减”的目的是课堂增效,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数学作业的设计,应体现趣味性、选择性、分层性、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不同的人学习数学有不同收获。科学设计数学作业,体现数学作业育人功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育人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作业设计非常重要,也是课堂教学过程的补充。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学生作业要实现两减一增:即作业总量减少,作业时长减少,作业实效增强。
为了实现两减一增的目标,在作业设计时,尽量避免布置机械、重复、无效、惩罚性作业,体现趣味性、选择性、分层性、生活性的作业设计,让不同学生学习数学时有不同的收获,且体现作业的育人功效。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学习兴趣一旦培养起来,学习效果就会明显提升。
如:我校一位教师在执教《年月日》时,设计了“小小扑克学问多”这样的课堂练习:
1.听音频:小小扑克学问多
2.知识点巩固:
填空:一年(  )个月   一年有(  )个季度 
平年(  )天     闰年(  )天  
3.课后拓展练习:
查阅资料(图书室、上网),了解关于年月日产生的相关历史等知识,然后分享给老师和同学们。
又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认识三角形》内容后,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制作手抄报”,要求呈现知识点、力求图文并茂。
本次作业设计新颖,学生感到新奇,参与兴致很浓。手抄报中总结:呈现了知识点、体现了手抄报的美观、把握了数学和美术的有机融合,同时,还突出了数学作业设计的育人功能。
通过检测,学生对以上内容的掌握比较好,两次作业设计,给我一个启示:在兴趣中学习数学,在学习数学中培养兴趣,二者有机结合,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二、尊重选择,体会成功,激发信心
每个孩子的数学基础不同,学习的需求也不同。作为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正视学习基础,尊重其选择,让孩子在选择中练习,体会成功,激发信心。
如:我在上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以下练习题,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完成4道题。
36÷3=         78÷6=        346÷2=      125÷5=
320÷5=        42÷7=        96÷3=       495÷3=
24÷8=         513÷3=       712÷4=       55÷5=
63÷9=         98÷2=        435÷5=       84÷4=
学生选择独立完成后,效果较好,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及时表扬,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独立做事的习惯、锤炼了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体现了数学作业的育人功能。 
三、关注差异,分层引导,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注  
过去的数学作业,缺少趣味性、没有层次性、自主选择性不强,基础不同的学生完成同一类型的作业,这是极端不科学的,尤其是学困生无从下手,有的只有抄袭,有的乱做一通,没有达到作业练习的要求,育人功能没有得到体现。“双减”背景下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收获,且获得不同进步。
如:我校教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乘法口诀》时,分层设计作业。即:要求优生熟练背诵乘法口诀,直接写出答案;要求中等生对照乘法口诀表完成乘法计算题;要求学困生读背乘法口诀,完成较简单的乘法计算题。通过分层设计作业,可以激发优等生,满足中等生,关注学困生,让每一类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收到理想的效果。  
四、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来自生活,运用于生活。“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把数学知识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联系在一起,实现数学本真的回归。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明白学好数学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道理。
如:我校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米和厘米》后,为了加深孩子们对1米的认识,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一)课堂练习
1.提问:预防疫情,个人防护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
2.出示图片(学生一米线等候测温进校):
这是我校同学入校时的情景图,大家说说从图片中获取到了什么数字信息?(引导说出1米距;思考:为什么设置1米距离?结合疫情防控进行安全教育)。
(二)拓展练习(出示银行排队图片):
提问:这是哪里?排队的距离是多少?为什么这样设置?(为了顾客的信息、密码的保密,特别设置了1米距离)。
这样的设置加深了学生对长度的认识,特别是对1米长度加深印象,同时对学生进行预防疫情等安全知识的教育,还体现了数学作业的育人功能。
数学教学的重点,主要应该放在“应用”上。数学不是抽象的符号和简单的运算,而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执教四年级下册《租船问题》时,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
如:学校组织老师22人,三至六年级学生272人去娄山关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每辆大客准载40人、租金900元,每辆小客准载20人、租金500元。怎样租车最划算?
以上作业设计,检验学生审题及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既巩固了知识点,又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让学生更加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道理。
实践证明,在“双减”背景下,数学老师在作业设计中注重趣味性、选择性、分层性、生活性,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实现数学教学减负提效,发挥了数学作业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