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历史教学中 历史地理学与时空观念的渗透研究
作 者:赵 军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安徽 淮北 235100)
大
中
小
本文系2021年度淮北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历史地理学对促进时空观念素养落实的研究”(项目编号:HBJK2103004)阶段性成果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加快,全面推进我国学校教育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与建设的现实需求以及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有效落实,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方向。作为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和主体意识、历史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的重要学科,高中历史教学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各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调整,并在不同程度上带动了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其中尤以历史地理学和时空观念的渗透所发挥的作用最为显著,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更加推动了学生历史空间观、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地理学;时空观念;渗透
引言
根据恩格斯的观点,所有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一切时间和空间之外的存在都带有强烈的荒谬性。以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整体视角为出发点来看,一切历史人物的社会活动,所有历史事件的完整过程均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而将历史地理学与时空观念渗透到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则可以将具体的历史事件置于时空二维结构中进行考察,从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高中历史知识的所涉及地理基础的认识。
一、历史地理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一)历史自然地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首先,将自然气候知识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很多历史知识都涉及自然气候的相关内容,如植被、降水、湖泊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古希腊的民主”知识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希腊气候来说明希腊思想和文化的形成过程,希腊的自然条件更便于发展海外贸易,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直接赋予了古希腊和谐平等、宽松自主的社会属性,也奠定了希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和不畏艰难险阻精神和文化的坚实基础。
其次,将河流湖泊的变迁与水利治理知识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自古至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均在于农业,因而,历朝历代的君主都十分看重河流湖泊以及水文水利设施的建设,因而,将河流湖泊的变迁与水利治理知识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于学生了解朝代以及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历史人文地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首先,将历史疆域与行政区划制度知识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现阶段幅员辽阔的疆域,自秦朝开始,基本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大一统的局面,而充分利用历史疆域与行政区划制度知识,就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君主专制的演变与强化为例,就可以充分利用历史疆域的变化与行政区划的知识,来加深学生对秦朝领土范围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其次,将历史经济地理学知识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所谓历史经济地理学值得是以研究历代社会经济环境变迁为内容的地理学知识,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将这些知识与高中历史教学相互关联具有必然性,比如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中涉及了江南地区最早诞生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劳动关系相关内容,倘若以传统讲述的方式分析该区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就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以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为切入点来抽丝剥茧地分析,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从而促进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
二、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一)依托历史时间轴,培养学生历史思维
高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繁多、复杂的历史事件,对于思维逻辑能力有限的高中学生而言,捋顺各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关系存在一定的难度,倘若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只能诱发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抵触情绪,而培养对历史事件时空概念的整体把握则会充分发挥其对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借助辅助工具来帮助学生研究历史,历史时间轴就是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具体来讲就是,在单元教学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所学核心内容(或关键词),以绘制时间轴的方式连接起该时期的所有相关历史事件,并标出重要的、标志性的、里程碑式重要时间及其详细信息。比如以秦朝为关键词来绘制时间轴,学生就可以在时间轴上标记秦始皇统一六国,陈胜、吴广起义等知识点,这样就可以以时间轴这一形象直观的形式来呈现秦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先后顺序,使学生的时空观念得到有效培养。
(二)设置逻辑性问题,锻炼学生逻辑思维
逻辑性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设置和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一种更主动的学习态度来探究历史事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在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学需要来设置相关问题,并有机融合教学内容、教学问题其与时空观念,引导学生走进特殊的时空情境中以更好地探索和反思,以此推动学生完整、全面知识结构的建构。
在历史问题的提出上,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探讨,并根据时空观念设置层次递进的历史问题,例如,在讲解“两次鸦片战争”课程中,教师就可以以时空观念为出发点来提出以下逻辑问题,以引导学生从横向、纵向两个层级来了解历史,从而剖析我国战败的原因:
①我国与英国相隔甚远,为什么会爆发两次鸦片战争?
②本质上来讲,鸦片战争的爆发集中体现了哪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
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需要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来回答,除了能够获得历史知识的增长,还可以获得时空观念的培养。
结束语
随着高考新模式的深入开展,高考命题的综合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专题教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近年来高考的主流趋势。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全面推进历史地理学与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将人类活动与特定地理环境相结合的学习认知,更有助于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养成,进而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主体意识,这对于实现高效高中历史课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董立顺.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历史地理学视角[J].中学教学参考,2019(34):72-73.?
[2]徐娇,石丽丽.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的应用[J].青春岁月,2019(32):317.
[3]瞿州莲,邵侃.历史地理学教学路径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凯里学院学报,2019(01):116-119.
|